乐清市物流行业协会

乐清市物流行业协会

0577-62769886
 
首页>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

制造业物流:业绩斐然 痼疾待除

2011-02-171001人浏览

制造业物流:业绩斐然 痼疾待除

 

CCTV.com  2011年02月17日 10:0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现代物流报  

    虽然2010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尚未出炉,但已知的数字足以让人相信2010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1.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8%,比上年同期增加9.9个百分点,物流需求明显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9%,较2009年同期下降了0.1%,社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达到90%左右。可喜数字的背后也是制造业物流蓬勃发展的写照。不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7.9%与欧美国家的10%相比,依然显示出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

    两业联动尚不足

    早在2007年,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大会就在上海召开;两业联动更是在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多次被提及;2010年4月,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两业联动的优惠政策。
    在多方的推动下,我国两业联动状况好转,但进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汽车行业的物流外包比例是制造业中比例较高的行业之一,应该成熟有序。但2010年底,中远物流退出我国汽车物流市场让人叹惜。中远物流退出的依据是,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拥有自己的汽车物流公司,中远物流的生存空间有限。加之,国内汽车物流市场仍为无序竞争。
    据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的36%和46%分别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承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18%;产成品物流中,由企业自营或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完成的比例分别为24.1%和59.8%,完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6.1%。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但是他们更倾向于拥有自己的控股或合资的物流公司来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在其他行业也并不鲜见,如家电物流。
    国内家电物流领域的佼佼者海尔物流,2010年8月被海尔电器全资附属公司青岛新日日顺收购。海尔物流一直欲做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但目前似乎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海尔,这似乎也显示出物流社会化的难处所在。

    产业转移的商机

    制造企业内迁是2010年热议的一大话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在过去的一年中,东部地区的用工荒、土地价格飙升及企业对内销市场的日益重视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由沿海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如惠普、戴尔、富士康、英特尔、辉瑞、联想等。
    随着制造企业向内地转移,必将引发中国物流版图的重新划界。制造基地内迁后远离沿海港口,制造业将更加依赖于高效、廉价和整合能力强的运输及物流方式。因此,制造企业内迁潮必将引发物流企业的重新布局。大量制造企业的内迁无疑将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2010年物流企业布局中西部,抢占物流市场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不过,外资制造企业西进时,为之提供物流服务的外资物流企业也如影随行。在这一年,综合物流服务商UPS计划进一步加强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覆盖能力,像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都是UPS正在着眼覆盖的地方。天地华宇CEO徐水波表示,成都等西部城市经济活力已经不亚于长三角。2010年天地华宇新增的92条物流干线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占了6成。作为惠普的长期合作伙伴,德国辛克物流也追随惠普在西部地区展开布局。另外一家与惠普展开物流合作的是央企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物流。作为惠普的全球物流合作伙伴,惠普的西迁也必然激起物流企业的竞争。
    但是在本土物流企业中,像中远物流这样的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仍停留在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物流层面上,缺乏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且没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国际网络更是无从谈起。然而,本土物流企业缺失的,正是内迁的制造企业所需要的。它们需要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来弥补内迁引发的物流成本上涨。
    本土物流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制造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转变,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物流管理水平,与一些高端物流公司合作,分得一些外包服务。在此过程不断借鉴和学习相关经验,提升自身总体水平,随着产业链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时调整。
高端物流服务堪忧
    2010年的制造业物流市场,中小物流企业为主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在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处在以价格为核心的竞争状态而无法自拔之时,一些外资物流企业早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端物流服务领域,并悄然开始了在中国的布局。
    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的冲击,使更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来料加工”式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物流系统建设和优化物流运作的重要性。
    一些外资物流企业敏锐地嗅出其中巨大的商机。除了天地华宇针对公路货运市场推出的高端产品——“定日达”服务外,2010年,DHL瞄上了年产值预计高达75亿美元的中国时装与成衣物流产业,首次在国内建设时装服饰卓越中心。德国海空货运物流公司在上海扩大物流设施,为时装零售客户提供标价、分类、标签及分拣包装等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前50名著名跨国物流企业大部分已进入中国市场,物流网络已覆盖全中国200多个城市,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已超过500个。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移特别是制造企业转移,他们的亚太地区的物流枢纽纷纷落户中国。
    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也有利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但是,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是其国际产业服务链的延伸,中国虽为制造业大国,高端物流服务并不为本土企业所掌握。
    纵观2010年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虽然存在着物流管理体制不畅、客户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及燃油、人力等成本攀升等诸多问题,但是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多数制造业物流服务企业正向着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定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打好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