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物流标准化动态”编辑发行
2010-07-121014人浏览
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2009年-2011年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目前已基本定稿,进入发文程序。
在贯彻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新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以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拓展物流标准制修订领域,提高物流标准的实际效果为目的,《专项规划》确定了2009年到2011年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并依据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通用基础、公共类物流、专业类物流领域中的13个重点物流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任务以及具体标准计划项目,建立了新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中美冷链物流标准交流会议召开
2009年7月21日至2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贸易处在北京召开“中美冷链物流标准交流会议”,来自中美两国政府部门,食品与农产品冷链生产、流通、物流、设备制造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中美两国各自在冷链物流业发展中和冷链物流法规、标准方面的有益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参会者提供一个了解两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情况以及与同行建立联系的机会,在促进和加强中美两国在冷链物流业领域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集集团、美国农业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美国交通与物流协会、美国夏晖物流亚洲区代表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稿)
《口岸物流服务质量规范》国家标准研讨会召开
“口岸物流服务质量规范”国家标准(讨论稿)(计划编号:20075391-T-469)研讨会2009年8月20日在上海召开。该标准由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编制。来自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物流学会、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就标准的定位、框架和详细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对标准讨论稿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标准起草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讨论稿。
(据上海标准化服务信息网)
积极探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应用大会上,各方人士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整合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标准不统一。“由于国内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或者规范,各家物流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都按照各自对物流业务流程的理解,设计不同格式和编码规则的货运单据,致使物流信息无法在物流企业之间自由交换和共享。”一位与会的专家指出。
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破解信息标准难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的沈国庆介绍说,该系统的目的就是为物流链上相关信息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并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和应用,而这些服务均以标准体系为基础。
据了解,浙江省将推出一整套的参考架构和标准规范,而这套标准体系的制定将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平台建设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开放商共同参与,并征求其他相关单位,如电子口岸、海关、宁波港、质量监督局的意见。目前,该系统的标准体系中已经完成了标准代码、交换传输接口规范、交换业务接口规范。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该系统还包含了覆盖浙江全省的主要类型物流企业的5款通用软件,包括通用网站、小件快运普通运输、物流站场、集装箱等通用软件,且免费提供给物流企业使用。“通用软件可以看作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参考架构以及标准规范。”沈国庆说。
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上,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园信息平台给业界带来了不少启发。由于很多企业除了财务报销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规程外,很多业务没有明确的流程规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南一力成立了业务流程标准化小组,对相关的部门和岗位进行明确的智能定义,规定其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流程定义,明确规定工作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岗位)、所要做的工作、如何做、如何与下一环节进行交接等内容。在形成了流程规范后,还可以在物流系统中进行设置,确保在系统中只能按规定的流程开展业务,从而保证了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实现信息的标准化。
(据现代物流报供稿)
交通运输部要求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工作
中国水运报2009年6月3日报导,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宣贯会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要求高度重视信息化标准工作,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的13项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标准工作滞后,很多单位缺乏主动学习和采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意识,自行设计开发,从而导致交通运输信息资源难以整合,部省之间、省与省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交通运输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宣贯和执行,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呼声。
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介绍,交通运输部近年来不断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先后编制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2007-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制订了13项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31项智能交通和20多项物流信息化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行业信息化发展,促进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参照执行的技术规范。
此次宣贯的13项交通基础数据元标准覆盖公路、道路运输、水运、海事各大交通管理领域,涉及建设、养护、管理、服务等方面,基本适应了行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以及信息资源交换的需求,为交通运输行业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的部、省、市三级数据库提供了保障,对于提高数据的规范化程度,消除数据描述和采集格式混乱的现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也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浙江省加强交通运输地方标准建设
浙江交通运输部门近日成立了浙江省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建设。
为保障地方标准建设的开展,浙江专门成立了浙江省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任主任委员。《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明确了浙江省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地方标准申报单位的职责,强调地方标准制定应遵循时效性、科学性、一致性的原则,争取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科学有效”的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体系。
浙江省交通部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工作分工,提出了浙江交通运输地方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网站)
我国提交的集装箱标签国际标准提案获通过
中国交通报2009年7月10日报导,日前,在国际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集装箱通信与识别技术分会召开的第17次全体委员大会上,由我国提交的“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提案”获得通过,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集装箱中心作为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参与了提案的起草工作。
据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交通部水运院副院长费维军介绍,本次国际集装箱标准提案获得批准通过,代表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建国以来第一次正式负责起草组织国际标准,具有标志性意义。